泰州智慧教育云平台

泰州市第二中学

>学校首页>安全教育>内容详情

网络是把“双刃剑”

发布时间: 2024-01-23 17:14 发布单位: 泰州市第二中学 浏览量: 2543 【公开】

1.学会正确、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2.学会保护个人信息;

3.了解网络立法,把握发言尺度。

有人说,网络是一叶扁舟,载着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也有人说,网络是一个恶魔,伸出魔爪,把我们拉进深渊。一些同学借助网络,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也有一些同学因痴迷网络而耽误了学习,甚至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如今网络已经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那么怎样上网才合理、安全呢?

一、知识屋:利用网络自我充电

网络上资源丰富,能够很好地辅助我们学习,但也有不少同学表示一旦打开电脑便很难集中精力,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几个小方法:

1.明确目标

到网上学习,要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淘到“金子”,学到有用的东西。比如,你想看某位名师的视频讲座,那么就专心看这一个视频,不要再分心在其他目标上。将精力聚焦在一个点上,学习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2.制定合理的计划

要想更好地运用网络这个资源进行学习,必须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这个计划应该包括今天上网要学习的内容有哪些,优先级怎么排列,每一项预计用时多少……如果能够事先作合理的安排,上网才是高效的。

3.自觉屏蔽诱惑

相信许多同学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想查资料学习,却忍不住聊聊天,玩玩游戏,不知不觉大把的时间就溜走了,结果娱乐成了主题,学习成了点缀。所以,如果想在网络学习中获益,最好先“消灭”会让你分心的聊天软件、游戏软件等。

二、知识屋:个人信息会保护

上网过程中的风险,最常见的就是个人信息泄露。注册账号时,往往需要填写姓名、电话、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带来的危害往往是连锁性的。所以,保护个人信息,预防网络诈骗,同学们一定要做到:

1.定期杀毒,不要让电脑“裸奔”。同时注意从安全渠道下载软件和应用。

2.网站注册时,尽量提供最少信息。密码组合要多样化,不要随意在陌生网站注册账号,不要随意点击弹出窗口。

3.公共场所少“蹭网”。要警惕无密码无身份验证的WIFI,尽量不要使用陌生WIFI网购。

4.网站测试尽量不参加。不少网站都有性格测试之类的内容,吸引点击量。这类网页链接通常会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后台会读取手机号码,风险很高。

除此之外,同学们在网上交友也要格外留意,不要把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学校名称或电话号码、照片等与自己身份有关的信息提供给聊天室、公告栏或者网友,以免带来危险。

三、同学们平时都会浏览哪些网站呢?采用了什么方法来保护个人信息呢?

四、知识屋:网络世界也须守法

2020年7月2日,北京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通报:网民陈某筱(女,29岁)居家隔离期间,因寂寞无聊,凭空编造虚假信息,对大兴一确诊病例进行人格污蔑,在多个微信群内广泛传播,造成恶劣影响。现该女子已被大兴公安分局依法行政拘留。据通报,6月11日以来,共侦办此类案件92起,依法查处“造谣传谣”违法犯罪人员113人。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深入,互联网成了人们信息的主要来源。即使是一则看似无关紧要的虚假信息,也可能在呈几何倍数激增的“口口相传”中,造成公共危机爆发。从“携带艾滋病针管进京”到“保定再现非典”,从“谣盐”风波到“军车进京”,这些谣言事件,促使了网络立法的诞生,有了相应的法规约束,网络谣言的生存空间必将被大大压缩。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随着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呈现出“三网合一”的趋势,信息网络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其工具属性、公共属性凸显,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的行为方式及危害后果与传统的寻衅滋事呈现出不同特征。基于现实情况,201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将刑法条文中“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变动解释为“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变动解释为“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

随着人大网络立法的完成,网络江湖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网络法治的新时代全面开启。网络,绝对不是法外之地。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要利用好网络,做网络世界文明守法的好公民:

1.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制观念、法律知识;

2.要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不仅要做“抵制网络谣言”的践行者和守护者,还要扬清去浊,做“抵制网络谣言”的倡导者;

3.要引导激励身边更多人共建共享健康有序的互联网环境,积极主动与各种谣言做斗争。

五、知识屋:拒绝网络暴力

如今人们运用网络交流越来越频繁,网络交流的环境相对隐匿,我们的言语可能会因为网络的匿名性而变的肆无忌惮转而升级为网络暴力。网络中的不文明用语,虽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肢体暴力,但其“刀光剑影”也能把人伤得体无完肤。

那么,哪些行为属于网络暴力呢?

1.对未证实或已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

2.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如“人肉搜索”。

3.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或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

在网络暴力面前,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拒绝网络暴力,同学们要从自身做起:

1.发言,要客观

在网络上对某些事情进行评论时,要从多个角度了解事情的过程,尽可能了解全景事实,而不要针对某个点进行发难;也不要凭借自己的第一印象进行无端攻击。客观的观点,才更有价值。

2.交流,但不开骂

网络环境开放多元,遇到不同意见在所难免。当面对令你激动的言论时,不要对他人进行侮辱。请深呼吸,安静几秒再理性发言。侮辱只能换来谩骂,对改变现状于事无补,而且法律规定: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也就是说,辱骂并不是一种无责任的宣泄,而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3.争执,但不要人身攻击

当与其他网民争执不下时,人身攻击与揭老底,不能证明你有道理,只能降低别人对你的评价。理性的言论是达成共识的最好武器,就算难以说动对方,那么也是一场精神上的升华。

4.被黑,展现大度

当同学们自己做到了理性发言,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友好的“特例”,建议大家不要与其纠缠,尽量不要理睬无理取闹的人,若被骚扰可将其拉黑。如果对方严重侵害到你的合法权益,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主办:泰州市教育局     承办 :泰州市电化教育馆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0523-8699987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23-86883300     邮箱:tzwxbjb@163.com     举报网站: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2021 cloud.tz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9100304号-1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